产品分类
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技术参数和使用说明
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是一种自给开放式空气呼吸器,广泛用于消防、化工、船舶、石油、冶炼、仓库、实验室、厂矿等部门,为消防队员、抢险救灾人员、厂矿作业人员在浓烟、蒸汽、缺氧等各种恶劣环境中提供呼吸保护,不吸入有毒有害气体,从而有效地进行灭火、抢险救灾救护和劳动作业。该产品经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合格,符合GA124《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》的要求。

产品参数:
1. 规格:RHZKF-6.8/30
2. 气瓶工作压力(Mpa):30
3. 气瓶容量(L):6.8
4. 报警压力(Mpa):5-6
5. 可使用时间(min):60
6. 气瓶材料:碳纤维复合瓶
7. 重量(kg):≤10.5
8. 包装尺寸(cm):75×29×46>°
锚点
产品使用方法
警告:使用前应该经过专业培训,合格后方可佩戴使用,使用过程中必须确保气瓶阀处于安全打开状态,在作业过程中供气阀发生故障不能正常供气时,应立即取下供气阀作人工供气,并迅速撤出作业现场。
1.将空气呼吸器气瓶瓶底向上背在肩上。
2.将大拇指插入肩带调节带的扣中向下拉,调节到背负舒适为宜。
3.插上塑料快速插口,腰带系紧程度以舒适和背托不摆动为宜(首次佩戴前预先调节腰带两侧的三挡口)。
4.把下巴放入面罩,由下向上拉上头网罩,将网罩两边的松紧带拉紧,使全面罩双层密封环紧贴面部。
5.深吸一口气将供气阀打开,呼吸几次,感觉舒适、呼吸正常后即可进入操作区作业。
注意事项
1.使用中应使气瓶阀处于完全打开状态。
2.必须经常查看气瓶气源压力表,一旦发现高压表指针快速下降或发现不能排除的漏气时,应立即撤离现场。
3.使用中感觉呼吸阻力增大、呼吸困难、出现头晕等不适现象,以及其他不明原因时应及时撤离现场。
4.使用中听到残气报警器哨声后,应尽快撤离现场。
卸装方法
1.将面罩两边的送进带扣向外扒开,松开松紧带,将面罩从下向上脱下。
2.将供气阀上的手动开关按下,关闭供气阀。
3.将腰带插头从插座中退出。
4.放松肩带,将呼吸器从肩上卸下。
5.关闭气瓶阀开关,手按供气阀,放空系统管内余气,再关闭供气阀。
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是一种自给开放式空气呼吸器,广泛用于消防、化工、船舶、石油、冶炼、仓库、实验室、厂矿等部门,为消防队员、抢险救灾人员、厂矿作业人员在浓烟、蒸汽、缺氧等各种恶劣环境中提供呼吸保护,不吸入有毒有害气体,从而有效地进行灭火、抢险救灾救护和劳动作业。该产品经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合格,符合GA124《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》的要求。

产品参数:
1. 规格:RHZKF-6.8/30
2. 气瓶工作压力(Mpa):30
3. 气瓶容量(L):6.8
4. 报警压力(Mpa):5-6
5. 可使用时间(min):60
6. 气瓶材料:碳纤维复合瓶
7. 重量(kg):≤10.5
8. 包装尺寸(cm):75×29×46>°
锚点
产品使用方法
警告:使用前应该经过专业培训,合格后方可佩戴使用,使用过程中必须确保气瓶阀处于安全打开状态,在作业过程中供气阀发生故障不能正常供气时,应立即取下供气阀作人工供气,并迅速撤出作业现场。
1.将空气呼吸器气瓶瓶底向上背在肩上。
2.将大拇指插入肩带调节带的扣中向下拉,调节到背负舒适为宜。
3.插上塑料快速插口,腰带系紧程度以舒适和背托不摆动为宜(首次佩戴前预先调节腰带两侧的三挡口)。
4.把下巴放入面罩,由下向上拉上头网罩,将网罩两边的松紧带拉紧,使全面罩双层密封环紧贴面部。
5.深吸一口气将供气阀打开,呼吸几次,感觉舒适、呼吸正常后即可进入操作区作业。
注意事项
1.使用中应使气瓶阀处于完全打开状态。
2.必须经常查看气瓶气源压力表,一旦发现高压表指针快速下降或发现不能排除的漏气时,应立即撤离现场。
3.使用中感觉呼吸阻力增大、呼吸困难、出现头晕等不适现象,以及其他不明原因时应及时撤离现场。
4.使用中听到残气报警器哨声后,应尽快撤离现场。
卸装方法
1.将面罩两边的送进带扣向外扒开,松开松紧带,将面罩从下向上脱下。
2.将供气阀上的手动开关按下,关闭供气阀。
3.将腰带插头从插座中退出。
4.放松肩带,将呼吸器从肩上卸下。
5.关闭气瓶阀开关,手按供气阀,放空系统管内余气,再关闭供气阀。
- 呼吸钢瓶水压测试台常用的招标参数[2021-04-14]
- 鱼卵三倍体静水压机技术[2021-04-14]
- CAP1400反应堆压力容器水压测试一次通过[2021-04-14]
- 思明特计算机抽油泵密封性测试台[2021-04-14]
- 我国深海战略与创新平台研究”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研讨会[2021-04-14]
- 传感器套管水压测试装置技术要求[2021-04-14]
- 制动软管最大膨胀量测试台的技术要求[2021-04-14]
- 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连接要求[2021-04-14]